搜索
首页 作者

《溪行》

秋色已寥落,清溪才此行。
船移酒杯侧,鱼得鱠刀鸣,日色浮兼动,风痕灭又生。
从知隐者趣,不独傲荣名。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清溪的美景,表达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羡慕的诗。 首句“秋色已寥落,清溪才此行”直接点明季节和地点,秋天已经来临,清冽的溪水边,诗人踏上了旅程。寥落的秋色给人一种清冷寂静的感觉,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船移酒杯侧,鱼得鱠刀鸣”两句描绘了诗人行船,酒杯倾侧,鱼儿被切鲙刀声惊动的场景。这里既有自然的生动活泼,又有生活的热闹纷呈。 “日色浮兼动,风痕灭又生”两句描绘了风起云涌的景象,日色动荡,风痕又起,生动地描绘出秋日的动态美。 “从知隐者趣,不独傲荣名”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他们不只满足于淡泊名利,更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闲适。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描绘细致入微,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对秋日美景和隐者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落。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溪行》是宋代书法家、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溪边漫步时所见到的美景,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他本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除了书法之外,还擅长绘画、诗词等。据史书记载,蔡襄曾在福建泉州任职,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山水名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溪行》就是他在游览福建某地的一条小溪时所作。 赏析: 1. 意境优美:《溪行》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溪水、山石、树木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恬静与生机。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2. 对仗工整: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都由七个字组成。在对仗方面,诗人运用了平仄相间的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更加和谐流畅。例如“岸草绿随春水绿”中的“岸草绿”与“春水绿”形成了对仗关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寓意深刻:虽然《溪行》表面上只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但实际上它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人生若只如初见”,意味着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艺术技巧:在表现手法上,蔡襄运用了拟人化、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岸草绿随春水绿”,将岸草与春水相互映衬,赋予了它们生命力;又如“白云深处有人家”,将白云与人家联系起来,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总之,《溪行》是一首优美的山水田园诗,既展示了蔡襄作为书法家的独特审美情趣,又传达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美景、思考人生哲理的良好契机。
相关诗词
  • 1
    [唐]
    潺湲寒溪上,自此成离别。
    回首望归人,移舟逢暮雪。
    频行识草树,渐老伤年发。
    唯有白云心,为向东山月。
  • 2
    [清]
    溪行欲尽竹不已,苍雪纷纷化流水。
    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见白云起。
    艤船斩竹撑竹篙,篙声响应空谷号。
    舟底水将石作骨,江边山以石为毛。
    滩声渐急篙渐近,知有截溪渔簖近。
    渔翁晒网鹭晒翅,一潭竹影涵鱼影。
  • 3
    [明]
    岸影映溪似溪浅,溪光覆岸如岸远。
    扁舟尽日溪岸间,花香拂衣帘半卷。
    兴长不碍孤云飞,心闲恰与明月迟。
    渔歌欸乃声断续,有酒不饮当何时。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