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织图二十四首·二眠》

吴蚕一再眠,竹屋下帘幕。
拍手弄婴儿,一笑姑不恶。
风来麦秀寒,雨过桑沃若。
日高蚕未起,谷鸟鸣百箔。
作品赏析
这首诗《吴蚕一再眠,竹屋下帘幕。
拍手弄婴儿,一笑姑不恶。
风来麦秀寒,雨过桑沃若。
日高蚕未起,谷鸟鸣百箔。》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蚕、婴儿、麦、桑以及鸟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首联“吴蚕一再眠,竹屋下帘幕。”描绘了蚕宝宝一再眠动的场景,暗示了春日的到来。竹屋下的帘幕被放下,为这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温馨。 “拍手弄婴儿,一笑姑不恶。”这一句通过描绘孩童拍手玩耍的场景,展现出乡村生活的活泼与生机。而婴儿的一笑,也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颔联“风来麦秀寒,雨过桑沃若。”这两句描绘了风来麦秀、雨过桑沃的场景,既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又展现了乡村环境的美丽。 “日高蚕未起,谷鸟鸣百箔。”这一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另一面,即蚕宝宝在阳光下慵懒地躺着,而谷鸟的鸣叫声则代表着农忙的开始。这一对比,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对各种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诗中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通过诗人的笔触传递给了读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织图二十四首·二眠》是宋代诗人楼璹创作的一首描写女子纺织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时期,当时中国社会以农业为主,纺织业也是重要的手工业之一。 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静谧的环境中,坐在织机前纺织的场景。她手中拿着纺锤,轻轻地摇动着,将棉花纺成线。同时,她的另一只手则在织机上不停地移动,将线编织成布。整个场景充满了宁静和安详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 这首诗歌通过对女子纺织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勤劳、贤惠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此外,这首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诗词
  • 1
    [清]
    艳福如斯也!
    记年华,同年二百,君其少者。
    刚是凤池骞翥后,又结鸳鸯香社。
    看此去雕鞍宝马。
    袍是烂银裳是锦,算美人名士真同嫁。
    好花样,互相借。
    淋漓史笔珊瑚架。
    说催妆,新诗绮语,凡人传写,才子风流涂抹惯,莫把眉痕轻画。
    当记取初三月夜。
    欲问大罗天上事,恐小姑群婢同惊讶。
    属郎语,声须下。
  • 2
    [宋]
    淡淡晴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 3
    [宋]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