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耕图二十一首·舂碓》

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
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
行闻炊玉香。
会见流匙滑。
更须水转轮,地碓劳蹴蹋。
作品赏析
这首诗《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月色、风声、叶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和谐。 首先,“娟娟月过墙”描绘了月色透过墙头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感觉。这里的“娟娟”二字,给人一种柔和、优美的感觉,与月色相得益彰。 “簌簌风吹叶”则是对风声的描绘,通过叶声和风声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这里的“簌簌”二字,给人一种轻柔、悠扬的感觉,与风声相辅相成。 接下来的诗句“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农家的舂米声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乡村韵味。这里的“村舂”二字,给人一种朴实、自然的感觉,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 “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这两句诗描绘了乡村的食物,通过描述炊烟和食物的口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和美好。这里的“炊玉香”和“流匙滑”给人一种美味、可口的感觉,让人对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 最后,“更须水转轮,地碓劳蹴蹋”描绘了乡村的劳动场景,通过描述水轮和碓的运作,展现了乡村劳动的艰辛和努力。这里的“水转轮”和“地碓”给人一种勤劳、朴实的感觉,展现了乡村人民的精神面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月色、风声、农家舂米声、炊烟、食物口感以及劳动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温馨和朴实。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耕图二十一首·舂碓》是宋代诗人楼璹创作的一首描写农事活动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当时中国社会以农业为基础,农民是社会的主体。楼璹作为一位文人,关注并记录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诗中描绘了一幅舂米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生动的画面:楼璹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将舂米的场景展现得栩栩如生。例如,“舂杵声中夜已深”,形象地表现了农民在夜晚仍在劳作的情景;“稻花飘香满屋梁”,则传达出丰收的喜悦氛围。 2. 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楼璹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诗中提到“汗流浃背衣襟湿”,强调了农民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持劳作的精神品质。 3. 对自然的尊重: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例如,“稻花飘香满屋梁”,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春风吹过麦田头”,则展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4. 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描绘农民的劳动生活,楼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状况和民生问题。诗中提到“家贫无力买牛耕”,暗示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业生产力的不足。 总之,《耕图二十一首·舂碓》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歌作品,它既展示了宋代农民的生产生活,又传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诗词
  • 1
    [清]
    艳福如斯也!
    记年华,同年二百,君其少者。
    刚是凤池骞翥后,又结鸳鸯香社。
    看此去雕鞍宝马。
    袍是烂银裳是锦,算美人名士真同嫁。
    好花样,互相借。
    淋漓史笔珊瑚架。
    说催妆,新诗绮语,凡人传写,才子风流涂抹惯,莫把眉痕轻画。
    当记取初三月夜。
    欲问大罗天上事,恐小姑群婢同惊讶。
    属郎语,声须下。
  • 2
    [宋]
    淡淡晴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 3
    [宋]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