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肠厌徇俗,老眼饱阅世。 读书学经纶,亦颇识一二。 妄意糟粕中,啜哜得馨旨。 终然不可用,落落多左计。 慨念古人远,莫救吾道弊。 修溪有短簿,今工习凿齿。 贻我琼瑶章,有美而无刺。 内视才具短,不能尺有咫。 赠言虽甚宠,借玉恐未是。 公等必飞扬,我老惟退避。 |
| 这首诗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后所表达的情感。诗中描绘了作者刚正的性格,对世事的洞察,对读书的追求,对古人智慧的向往,对自己能力的反思,以及对朋友的感激和谦逊。 首段“刚肠厌徇俗,老眼饱阅世”表达了作者刚正的性格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作者以自己的“刚肠”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对世事有着独特的见解。而“老眼饱阅”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对人生沧桑的体悟。 “读书学经纶,亦颇识一二”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作者通过读书学习,试图掌握经纶之术,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亦颇识一二”表达了作者在知识积累上的不足,但也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妄意糟粕中,啜哜得馨旨”表达了作者对古人智慧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在阅读古籍的过程中,试图从中汲取智慧和精华,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然而,“终然不可用,落落多左计”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反思。尽管作者努力汲取智慧,但最终可能无法应用,这使得他在行动中常常陷入困境和失败。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作者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对朋友的理解和感激,对自己的反思和谦逊。他感慨古人已经远去,无法挽救自己的道路,但他对朋友给予的帮助和鼓励表示感激。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敬仰之情,认为朋友像修溪的短簿先生一样有才德且品行端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刚正的性格和对世事的洞察,对读书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对自己能力的反思和谦逊,以及对朋友的感激和敬仰之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