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之策,阴阳错综。 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受命如响,吉凶生动。 子取策名,仆沿理控。 先觉仲尼,方人子贡。 惟诚前知,不亿而中。 中庸即易,是道公共。 非策之策,斯语请诵。 |
| 这首诗是关于《易经》的深度解读,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揭示了《易经》中阴阳错综的道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道理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首段至“是兴神物”,主要是在阐述阴阳错综的道理,强调阴阳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阴阳的变化来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这是《易经》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诗人所强调的“易中之策”。 接下来的“受命如响”和“吉凶生动”,则进一步阐述了《易经》中的命运观和吉凶观。诗人认为,人的命运是由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决定的,而吉凶则是由阴阳错综的道理所决定的。 “子取策名,仆沿理控”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易经》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诗人认为,通过理解和掌握阴阳错综的道理,可以预测未来,掌控命运。 “先觉仲尼,方人子贡”这两句诗,则是对孔子和子贡的赞美。诗人认为孔子是第一个理解并应用阴阳错综道理的人,而子贡则是能够将这种道理传授给他人的人。 最后,“中庸即易,是道公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中庸之道和易经的看法。他认为中庸之道就是易经之道,这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遵循的公共之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易经》的深度解读和赞美,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展示了诗人对于《易经》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深入了解和掌握阴阳错综的道理,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