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公阙里女星源,手泽遗书尚有传。 精舍三年常作主,修程千里若登仙。 青衫槐笏存家谱,练带花屏拥客船。 故老或询予出处,为言索米向金渊。 |
| 这首诗《文公阙里女星源,手泽遗书尚有传。精舍三年常作主,修程千里若登仙。青衫槐笏存家谱,练带花屏拥客船。故老或询予出处,为言索米向金渊。》是一首描绘和赞美孔子后代居住地、以及表达诗人生活状态的诗歌。 首联“文公阙里女星源,手泽遗书尚有传”,诗人以典故开篇,描绘了孔子的故乡阙里,并提及“女星源”这一地名,可能暗指了与孔子家族有关的某种历史或传说。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孔子遗留下来的书籍,表达了对孔子学问的敬仰之情。 颔联“精舍三年常作主,修程千里若登仙”,描绘了诗人对在“精舍”中居住三年的感受,仿佛如同在仙境中一般。这里的“精舍”可能指的是孔子故居或祭祀场所。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青衫槐笏存家谱,练带花屏拥客船”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穿着官服,手持笏板,家谱保存完好,同时客船上还有花屏和练带装饰的场景。这可能暗示了诗人身在官场,但内心仍然保持着对学问和文化的热爱。 最后,“故老或询予出处,为言索米向金渊”,诗人表示可能会被老人们询问他的来历和境况,他则简单地回答说他在金渊寻找大米(即生活上的困难)。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艰辛有所体会,也透露出他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和赞美孔子后代居住地、以及表达诗人生活状态的场景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学问、文化、生活的热爱和坚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