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板桥辞太母灵轝三首》

吉仗凶仪备古今,哀歌仍杂管箫音。
喧阗四海修同轨,未满君王孝养心。
作品赏析
这首诗《吉仗凶仪备古今,哀歌仍杂管箫音。喧阗四海修同轨,未满君王孝养心。》是一首对丧葬礼仪的描绘,表达了对孝顺和同情的重视。它通过对古今丧葬礼仪的描述,强调了哀悼和尊重逝者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和谐和君王孝养的期望。 首先,诗中提到了“吉仗凶仪”,这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仪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吉仗是指庆祝逝者安息的仪式,而凶仪则是指逝者的告别仪式或葬礼。诗中描述了这些仪式的多样性,从古今的不同习俗中汲取灵感,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哀歌仍杂管箫音”一句,描绘了丧葬过程中的悲痛和哀悼之情。管箫是古代乐器之一,常用于表达悲伤和怀念之情。在这里,诗人用管箫的声音来比喻哀歌的悲凉,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悲痛之情。 “喧阗四海修同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期望。诗人认为,如果人们能够遵循礼仪,尊重逝者,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最后,“未满君王孝养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期望。诗人希望君王能够以孝顺和关爱之心对待逝者,同时也能够倡导社会上的孝顺和同情之举。这反映了诗人对君王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丧葬礼仪的描绘,表达了对孝顺、同情和和谐社会的重视。它提醒人们要尊重逝者,关注社会和谐,同时也期望君王能够发挥道德表率作用。
相关诗词
  • 1
    [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2
    [唐]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 3
    [唐]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