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庵移向白云堆,桧柏参天少日栽。 颇怪发如金线样,想曾眼见铁桥来。 佛粘土壁煎茶供,客对蒲团取芋煨。 却笑老卢怀钵走,只因说出镜非台。 |
|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庵、桧柏、土壁、蒲团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首句“一庵移向白云堆”,描绘了庵的搬迁位置,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欣赏。白云堆代表了山间的洁净和空灵,暗示着作者追求清净、超脱的生活态度。 “桧柏参天少日栽”则描绘了庵周围的桧柏,这些古老的树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永恒。作者对它们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生命不朽的信仰。 “颇怪发如金线样,想曾眼见铁桥来”两句,通过描述树木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生命历程的理解。金线样的发,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生机,而铁桥的想象则暗示了生命中经历的种种挑战和磨难。 “佛粘土壁煎茶供,客对蒲团取芋煨”两句,描绘了作者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佛学的信仰。他用土壁煎茶、用蒲团取芋来招待客人,这种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方式,正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尊重。 最后一句“却笑老卢怀钵走,只因说出镜非台”是对前文的总结,作者嘲笑老卢为了追求真理而奔波劳累,认为说出镜非台的观点只是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不应成为追求的目标。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处之和对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淡然处之的态度。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人们反复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