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岐阳蒙相国对(一作借)宅因抒怀投献》

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
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
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
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风有危亭月有台》,作者通过描绘亭台和月台的景象,表达了对平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作者首先描绘了亭台和月台的景象,表达了对平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其中,“危亭”和“月台”是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代表着平静、宁静的生活。作者在平津阁畔徘徊,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颔联“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作者通过引用宋玉和王家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诛茅”和“种竹”都是古代隐逸之士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作者表示,虽然自己不能像宋玉那样隐居在深山老林,但可以学习王家种竹的闲适生活,过一种平静、闲适的生活。 颈联“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作者表达了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安静休息的地方,但是因为行色匆匆,不能停留太久。这里,“行色”象征着生活的忙碌和奔波,而“静居”则代表着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作者在马路边休息,但是因为行色匆匆,不能享受这种平静的生活。 尾联“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懒散态度。这里,“故园”指的是作者的故乡,“兰菊”则代表着故乡的美丽和清新。作者在旅途中思念着故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懒散态度,不愿意过于追求功名利禄。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平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亭台、月台、田园、故乡等意象,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疲惫,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相关诗词
  • 1
    [唐]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珮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 2
    [唐]
    异地还相见,平生分可知。
    壮年俱欲暮,往事尽堪悲。
    道路频艰阻,亲朋久别离。
    解兵逃白刃,谒帝值明时。
    淹疾生涯故,因官事业移。
    鸡鸣关月落,雁度朔风吹。
    客泪翻岐下,乡心落海湄。
    积愁何计遣,满酌浣相思。
  • 3
    [唐]
    谪居潇湘渚,再见洞庭秋。
    极目连江汉,西南浸斗牛。
    滔滔荡云梦,澹澹摇巴丘。
    旷如临渤澥,窅疑造瀛洲。
    君山丽中波,苍翠长夜浮。
    帝子去永久,楚词尚悲秋。
    我同长沙行,时事加百忧。
    登高望旧国,胡马满东周。
    宛叶遍蓬蒿,樊邓无良畴。
    独攀青枫树,泪洒沧江流。
    故人西掖寮,同扈岐阳蒐。
    差池尽三黜,蹭蹬各南州。
    相去虽地接,不得从之游。
    耿耿云阳台,迢迢王粲楼。
    跂予暮霞里,谁谓无轻舟。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