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翁不解饱,安事园池游。 从知莲社侣,所乐在清修。 我忆少壮日,未多禅悦优。 独醒对佳景,愁纹上眉头。 四方观唱礼,文辞旨趣幽。 我膝固不屈,弥陀暗相投。 叶吹光乱转,花覆实泉流。 此外无国土,静中反身求。 湛然真赏妙,谁肯寻糟丘。 |
|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首段中,“主翁不解饱,安事园池游”,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认为主翁不解饱足,无需追求园池游玩的享受。这反映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从知莲社侣,所乐在清修。”作者认为,只有像莲社一样的人,才能真正乐在清修,这是对清修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独醒对佳景,愁纹上眉头”,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修生活的向往,只有在独醒中对美好景色时,才会感到愁绪。 “四方观唱礼,文辞旨趣幽。”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表达了对清净、幽雅的佛教文化的向往。 “我膝固不屈,弥陀暗相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坚定,认为自己的膝盖不会屈服于世俗的诱惑,反而会投向弥陀(佛名)的怀抱。 “叶吹光乱转,花覆实泉流。”这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清净,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清净世界的向往。 最后,“湛然真赏妙,谁肯寻糟丘。”表达了作者对清净、真赏的追求,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清净妙处的人,才会远离世俗的糟丘(酒池),寻觅真正的清净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通过对自然景色、佛教文化和信仰的描绘和赞美,传达了作者对清净、真赏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诱惑的抵抗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