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安禅峰》

山头兀坐已忘年,咫尺孤云两角天。
但有圆明真实在,是身何往不安禅。
作品赏析
这首诗《山头兀坐已忘年,咫尺孤云两角天。但有圆明真实在,是身何往不安禅。》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头独坐,忘却了时间,与孤云为伴的场景,表达了对禅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首句“山头兀坐已忘年,咫尺孤云两角天”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头坐禅的场景,时间仿佛已经流逝,与世隔绝,只有身边漂浮的孤云和头顶的天空为伴。而“咫尺孤云两角天”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远离尘世、与世隔绝的境界,仿佛孤云在咫尺之间,与天空形成两个角落,象征着诗人与世间的距离。 “但有圆明真实在,是身何往不安禅”两句诗则是对禅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的表达。诗人认为只要内心保持“圆明”,即圆满明晰的状态,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保持平静和安宁。这里的“圆明”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和内心的平静,而“是身何往不安禅”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安然处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坐山头的场景,表达了对禅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精炼的词语,将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尘世的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诗词
  • 1
    [唐]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 2
    [唐]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
  • 3
    [宋]
    数日寺门浩浩,全身走入荒草。
    五湖高士安禅,休要别处寻讨。
    廊下喏诺分明,阶前斛斟叫噪。
    劳生日用无私,般若光中虚老。
    灯笼暗地攒眉,露柱低头懊恼。
    令予冷眼偷看,不觉呵呵笑倒。
    三钱买个郑州梨,元来是青州枣。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