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见重华巡狩来,漓江庙宇野棠开。 山无桧柏皆岩穴,地有芝苓尽药材。 花布短衣齐膝制,竹皮长帽覆眉裁。 也应风土交州近,丹荔红椒不用栽。 |
| 这首诗《曾见重华巡狩来,漓江庙宇野棠开》是一首描绘了漓江地区风土人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漓江庙宇的开放,山岩穴居的生活,以及当地的药材和服饰,展示了漓江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首联“曾见重华巡狩来,漓江庙宇野棠开”中,“重华”指的是传说中的尧帝,这里可能暗示了漓江地区的古老历史和神秘文化。而“漓江庙宇野棠开”则描绘了庙宇旁的野棠花开放的美景,进一步烘托了漓江的美丽和宁静。 颔联“山无桧柏皆岩穴,地有芝苓尽药材”描绘了漓江地区的地理特点,山间没有桧柏的地方都是岩穴居处,而土地上长出的都是药材。这体现了漓江地区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生态的丰富性。 颈联“花布短衣齐膝制,竹皮长帽覆眉裁”则描绘了当地人的服饰,花布短衣,齐膝制作,竹皮长帽,覆眉裁剪。这些服饰特点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尾联“也应风土交州近,丹荔红椒不用栽”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赞赏,认为这里与交州相近的风土人情,无需再栽种丹荔红椒等作物。这体现了诗人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的热爱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漓江庙宇、山岩穴居、药材、服饰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漓江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古老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