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课木奴千树入,却夸蠹简百年余。 先生不要金花帖,只借耕田觅饭书。 |
|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不追求奢华,而注重实际生活的文人。诗中描绘了这位文人如何不依赖木奴(古代的奴隶)而自己耕田,以此为生,同时也对那些只看重古籍典藏的人提出了批评。 首句“不课木奴千树入,却夸蠹简百年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追求财富和权力的贵族的讽刺。他们花费巨资购买大量的木奴,期望他们能带来财富和权力,而忽视了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如古籍典藏。诗人用“蠹简”一词,暗示那些古籍典藏虽然有价值,但它们已经过时,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第二句“先生不要金花帖”,诗人直接赞美这位文人,他不需要那些华丽的金花帖子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他更注重实际的生活方式。 第三句“只借耕田觅饭书”,进一步描绘了这位文人的生活方式。他选择耕田为生,以此为生计的同时也满足自己对读书的热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最后一句“只借耕田觅饭书”,再次强调了这位文人对于读书的热爱,他不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名利,只需要通过耕田和读书来满足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简单、朴素、实际的生活方式,对那些追求奢华和权力的人提出了批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这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