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乐十七年,予自桂林役房山。 是冬解后一遗姬于逆旅中,虽汨没尘土,有衰老态,然尚余笑谈风韵,犹以紫箫自随。 访其详,盖大都妓人,以才貌隶教坊供奉。 陵迁谷变,将落发为比丘尼,未果。 已而转嫁编氓,愈并沦落。 今垂老无所依,随孙就食匠营间。 遂呼酒饮之,使吹数调。 既罢,因与共论畴昔,其言至正时繁华富贵事如目睹。 然每一追思,怀抱辄复作恶,岂来今往古红颜薄命当如是耶? 余为低回凄然慨叹,且感其意,作长辞赠之,题曰《至正妓人行》,第辞华萎弱 |
|
【注释】: (予既赠以是诗,乃起谢曰:“此元、白遗音也。何相见 之晚也!老身旦夕且死,当与偕焚,庶读之于地下。”明 年春,予将还京师,重往过之,则果没矣。因诵斯稿,犹 若见其俯仰语笑之态。悲夫!永乐庚子闰正月朔日,庐陵 李桢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