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牛妪,曾避路。 |
|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青牛妪,曾避路》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青牛妪为主角,通过描绘她一生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青牛妪,曾避路”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一位曾经在路上为行人服务的老妪形象。青牛妪的形象,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终结。 “曾避路”三字,不仅描绘了青牛妪过去的经历,也暗示了她的生活已经进入了老年阶段。而“路”在这里,既指生活的道路,也指人生的旅途,寓意着人生的旅程就像一条路,每个人都在其中前行,经历着各种风雨和挑战。 接下来的诗句“曾见成阳暮,还归华阴牧”,描绘了青牛妪的生活经历。她曾经见证了成阳的黄昏,也曾在华阴的草原上放牧。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她的生活环境,也暗示了她的生活已经经历了许多变迁。 “当时无上理,岂是厌嚣俗”,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青牛妪的敬仰和感慨。青牛妪虽然已经年老,但她的生活经历却充满了智慧和经验。作者通过青牛妪的形象,表达了对那些经历过人生风雨、经历过社会变迁的人们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自到小儿年,谁复催耕犊”,描绘了青牛妪的孙子辈们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不再需要她为他们驱赶耕牛。这不仅体现了青牛妪生命的结束,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和传承。 总的来说,《青牛妪,曾避路》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敬仰之情的诗。作者通过描绘青牛妪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变迁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那些经历过人生风雨、经历过社会变迁的人们们的敬仰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