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乞炭於冯孔武再用前韵》

君不见元光河决愁从臣,天子有诏皆负薪。
当时实炭知畿畚,下与鱼鳖争生人。
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尽全其真。
一朝入火纵粉骨,曲身得暖龙蛇伸。
成亏等作万世计,肯与胡僧推劫尘。
我欲诙谐与作传,上继毛颖追获麟。
日烧昆仑十挺指,惜哉黔也非吾亲。
穷朝破灶郁烟烬,青唇墨腕羞比邻。
谁能与致送暖势。
坐使有脚歌阳春。
将军羔酒空作梦,十年未有今年贫。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诙谐的笔调,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首先,诗中提到了元光河决的悲剧,这象征着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然而,尽管天子有诏,人民却只能自食其力,如同负薪、炭、炭等,与鱼鳖争生人,表达了人民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挣扎。 接着,诗中提到了“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尽全其真”的智慧,这是对黔中道人以木制水、以火取暖的智慧的赞美。这种智慧使得人们在困境中找到了生存的可能,也使得诗人对黔中道人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诗人也看到了这种智慧在实际应用中的风险,“一朝入火纵粉骨,曲身得暖龙蛇伸”,这象征着黔中道人的生活充满了危险和艰辛。然而,正是这种艰辛和危险,使得黔中道人的形象更加生动和真实。 诗人对黔中道人的敬仰之情并未因此而减弱,“成亏等作万世计,肯与胡僧推劫尘”,他认为黔中道人的智慧对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将黔中道人的故事记录下来的愿望,“我欲诙谐与作传,上继毛颖追获麟”,这既是对黔中道人智慧的赞美,也是对黔中道人生活艰辛的同情。 整首诗充满了对黔中道人的敬仰和同情,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苦难和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讽刺。诗人以诙谐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关诗词
  • 1
    [宋]
    宦游今倦矣,岁晚意何如。
    腊雪不到地,春风先满闾。
    邻翁寒乞炭,溪女晓供鱼。
    多有梅花处,吾将卜隐居。
  • 2
    [宋]
    君不见朱门煌煌多近臣,豹胎煮蘼蜡为薪。
    庭中盛设泼寒戏,炙手欲近还嗔人。
    谁知曝背茆檐下,欲献要是山林真。
    儿童抑搔皮肉软,日轮过中方欠伸。
    悬鹑结驷两相笑,百年俱成一窖尘。
    先生自是冷官样,要看入火红麒麟。
    撚须自作咏雪唏,秘思蚤与相如亲。
    蒲团拥裘结倍坐,别有絺綌君南邻。
    愿回六龙照后土,施与万国无边春。
    屑琼镂玉入肺腑,拍手一笑未吾贫。
  • 3
    [宋]
    羡君耽读书,日夜论今古。
    虽复在家人,不见释手处。
    意求五车尽,未惜双目苦。
    蓬莱倚霄汉,简册充栋宇。
    学成擅囷仓,笔落走风雨。
    破笼闭野鹤,短草藏文虎。
    鬓须忽半白,儿女无复乳。
    知君不能荐,愧我终何补。
    偶来相就谈,日落久未去。
    归鞍得新诗,佳句烂如组。
    古风弃雕琢,遗味比乐府。
    且复调埙篪,泠然五音举。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