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戊午喜罢和籴》

到处相思虎政苛,设官本意果如何。
民今不足将谁足,籴本名和岂是和。
一例冉求增聚斂,几人阳子拙催科。
昨来投劾归欤者,到底贤声却不磨。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引经据典,对那些只顾自己私利,不顾人民死活,甚至加重人民负担的官员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首联“到处相思虎政苛,设官本意果如何?”诗人质疑古代官员设立的初衷和实际效果。这里,“虎政”暗指那些苛政猛于虎的官吏,“设官”则象征着古代官员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治理好国家,维护人民的利益。然而,诗人却质疑这些官员是否真的达到了他们的初衷。 颔联“民今不足将谁足,籴本名和岂是和。”诗人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问题。这里,“民不足”暗指人民生活困苦,“将谁足”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不顾人民疾苦,只顾自己私利的批判。“籴本名和”指的是官员为了表面上的“和气”,不顾实际情况,增加赋税,加重人民负担。 颈联“一例冉求增聚斂,几人阳子拙催科。”诗人用历史典故讽刺那些贪官污吏,如冉求之流,只会增加赋税,聚敛钱财。而阳子拙催科则是对那些清廉官员的讽刺,他们虽然表面上看似清廉,但实际上却无法真正解决人民的问题。 尾联“昨来投劾归欤者,到底贤声却不磨。”诗人以自我反省的态度,反思自己是否也曾经做过那些贪官污吏,是否也曾经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加重人民的负担。诗人承认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但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真正为民着想的官员的敬仰和赞扬。即使他们离开了官场,他们的贤名也将永存不朽。 这首诗以历史典故和现实生活为素材,通过讽刺和自我反省的方式,表达了对贪官污吏的批判和对真正为民着想的官员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犀利,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关诗词
  • 1
    [明]
    戊午孟冬丙辰朔,长干塔下闻天乐。
    洪公大建华严期,贤圣粉纭齐赴约。
    百千善信云从龙,遐迩资粮川就壑。
    众香缥缈烟岚浮,万烛炜煌星斗错。
    欲表南询五十三,法筵清众仍相若。
    绕塔幢幡四色分,开经钟鼓三通作。
    梵呗同宣出妙音,见闻随喜生欢乐。
    始知无碍法门中,处处圆融非住著。
    只消半偈悟无生,能使群迷趋正觉。
    一体均沾法乳恩,情与无情学无学。
    野禽并作迦陵鸣,霜风亦共天花落。
    塔顶金光觉倍明,塔心宝相如新琢。
    铃索时时杂《濩》、《韶》,檐廊
  • 2
    [元]
    盘隐谁云必太行。
    神交李愿蹑遗芳。
    今朝南极一星光。
    野处襟期尤顺适,退藏滋味更悠长。
    歌中元说寿而康。
  • 3
    [元]
    吾族英才常接迹,年来似晓星稀。
    子言日出喜能卮。
    先兄元不死,儿白马良眉。
    青佩次孙欣得与,樊川小*名宜。
    香分甲午月宫枝。
    各当传祖钵,教养愿观颐。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