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普陀山观音岩祈雨一首》

南我不为雨,躬即宝陀求。
地势到此尽,天河相接流。
鳌舒千丈背,蜃吐数层楼。
念彼观音力,杨枝洒有秋。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雨后景象的诗,通过描绘雨后宝陀山的美景,表达了对观音的敬仰之情。 首句“南我不为雨,躬即宝陀求”直接点明主题,诗人不辞辛劳,亲自前往宝陀山求雨。这种不畏艰辛、虔诚敬佛的精神令人感动。 “地势到此尽,天河相接流”描绘了宝陀山的地势和雨后景象,仿佛地势到了尽头,天上的银河也随之流淌下来,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 “鳌舒千丈背,蜃吐数层楼”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宝陀山,像巨大的鳌和蜃景一样,展现出壮观的景色。 “念彼观音力,杨枝洒有秋”则表达了对观音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这一切都是观音大士的神力所为,观音大士的杨枝甘露普降秋雨,给人们带来了恩惠。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宝陀山的美景,表达了对观音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不辞辛劳、虔诚敬佛的精神。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