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书不释手,非志冕与轩。 昔有董仲舒,三载不窥园。 道味归肝脾,遑恤厨无烟。 家贫未为贫,有书足可研。 寤寐千载心,俗子难与方。 勿叹师友寂,日日新圣贤。 |
|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读书和追求知识的诗歌,它通过描述读书的乐趣和读书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知识的敬仰和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的“把书不释手,非志冕与轩”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他无法放下手中的书,表明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是无止境的。 接着,“昔有董仲舒,三载不窥园”引用历史人物董仲舒的故事,表明读书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 “道味归肝脾,遑恤厨无烟”表达了读书的乐趣和满足感,它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需要关注生活中的琐事。 “家贫未为贫,有书足可研”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即使家庭贫穷,只要有书就可以研究和学习。 “寤寐千载心,俗子难与方”表达了读书可以开阔视野,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古人交流思想,而那些庸俗的人无法与之相比。 最后,“勿叹师友寂,日日新圣贤”表达了读书需要师友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可以提供新的知识和见解,使自己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敬仰和追求,强调了读书的乐趣和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师友的感激之情。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歌,鼓励人们不断学习,追求知识,超越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