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北郭贫居》

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
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生活中失意、孤独、贫困,但仍坚守自己内心的贞静的场景。 首句“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描绘了作者在前进的路上感到乏力,最终只能退回到一个被笼子一样的环境。这里的“广莫力”可能是指社会的压力或困难,而“蒙笼居”则可能暗示了作者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缺乏外界的接触和交流。 接下来的“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描绘了作者在三年内一直处于失意的状态,与周围的人疏远。这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以及他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草木茂盛,荒芜的枝条支撑着作者的房屋。这可能暗示了作者生活的环境虽然简陋,但充满了自然的美景和生命力。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贫穷的夜晚,没有灯烛可以照明,只能依靠明亮的月亮来阅读。这表现出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持学习和阅读。 最后,“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是对主题的升华。作者通过描述秋蝉的贞静生活,表达了自己坚守贞静、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秋蝉饮清虚的场景中得到了体现,也正是作者内心所追求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生活中的失意、孤独、贫困,以及他坚守贞静、不屈不挠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表现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上一首
《麟》
相关诗词
  • 1
    [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2
    [魏晋]
    驾出北郭门。
    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
    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
    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
    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
    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
    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
    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
    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
    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
    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
    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
    以此为明规。
  • 3
    [元]
    社里诗人,尘外江村。
    甚终朝、关定柴门。
    酾泉行药,钓月耕云。
    间是谁欤,今隐者,古山君。
    老子虽贫,尽办清尊,但休嫌、俗壮轮*。
    他时有暇,准去寻春。
    把竹边梅,松下石,可平分。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