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河中杨少尹》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
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
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作者是唐朝诗人张九龄。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古,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首联“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认为,过去的错误并不能完全归咎于自己,而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投奔他人之门迟迟未果的遗憾和怅惘。在颔联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于时间的感慨,“三秋后”和“万里期”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渺小。 颈联“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诗人通过引用古代历史人物禹和舜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禹留下的疏凿痕迹和舜在寂寥祠的遗迹,都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物的伟大。这一联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的感慨,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尾联“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此到杳难共,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回风逐所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都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未来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怀古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诗词
  • 1
    [唐]
    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
    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
    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
    回舟偶得风水便,烟帆数夕归潇湘。
    潇湘水清岩嶂曲,夜宿朝游常不足。
    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属。
    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
    鱼游鸟逝两虽异,彼此各有遂生心。
    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
    稚子才年七岁余,渔樵一半分渠力。
    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
    偶与嵩山道士期,西寻汴水来相访。
    见君颜色犹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
    落日驱车出孟津,高歌共叹伤心地
  • 2
    [唐]
    春日春风至,阳和似不均。
    病身空益老,愁鬓不知春。
    宇宙成遗物,光阴促幻身。
    客游伤末路,心事向行人。
    道薄犹怀土,时难欲厌贫。
    微才如可寄,赤县有乡亲。
  • 3
    [明]
    朝来无意理流黄,斜抱云和独倚床。
    自念青楼逢令节,谁将白苎寄河梁。
    颊边玉箸沾兰水,指下金刀染艾香。
    展转不成缠臂彩,空令愁绪绕丝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