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律僧》

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
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
避草每移径,滤虫还入泉。
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
作品赏析
这首诗《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避草每移径,滤虫还入泉。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是一首描绘僧人苦行生活的诗篇。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僧人清苦修行生活的赞美和对僧人精神境界的敬仰。 首联“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描绘了僧人苦行的生活状态,虽然艰苦,但这种苦行生活却难以使人长出贪念、欲望,使人保持清瘦羸弱的状态,如同少年一般充满活力。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僧人苦行生活的精神内涵。 颔联“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只吃一餐饭,遵守戒律,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这一联表达了僧人对生活的简朴和自律,以及对佛法的虔诚和敬畏。 颈联“避草每移径,滤虫还入泉。”描绘了僧人避开杂草、滤出虫鱼的清净生活,以及从源头取水的环保行为。这些细节描绘展示了僧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环保意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尊重。 尾联“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即僧人苦行生活背后的佛教理念和精神内涵。尽管僧人苦行生活看似艰难,但这种修行方式却是佛教的重要教义之一,也是佛教传承的重要方式。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和对僧人苦行精神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僧人苦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僧人清苦修行生活的赞美和对僧人精神境界的敬仰。同时,这首诗也传递了佛教的教义和精神内涵,提醒人们关注生活细节、尊重自然和生命。
相关诗词
  • 1
    [唐]
    滤水与龛灯,长长护有情。
    自从青草出,便不下阶行。
    北阙应无梦,南山旧有名。
    将何喻浮世,惟指浪沤轻。
  • 2
    [唐]
    五字诗成卷,清新韵具偕。
    不同狂客醉,自伴律僧斋。
    春别和花树,秋辞带月淮。
    却归登第日,名近榜头排。
  • 3
    [唐]
    自知清冷似冬凌,每被人呼作律僧。
    今夜酒醺罗绮暖,被君融尽玉壶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