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久方知春昼长,静中心地自清凉。 人人圆觉何曾觉,但见尘劳尽日狂。 |
|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思辨性和丰富的心理描绘而独树一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坐久方知春昼长”,作者以静态的方式描绘出“坐”的情景和环境,使人感到时间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里的“坐”,即坐着不动,显然是作者在室内静坐,独自品味着春天的白天越来越长,春意越来越浓的意境。这一静态的描绘,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动态感,因为静中又寓有动,人们似乎可以感觉到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气氛。 第二句“静中心地自清凉”,是全诗的诗眼,它以心理的感受说明“静”可克除“热”恼,也即所谓心静自然凉的道理。这是从心理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春昼虽然长,但愈觉时间难熬的原因。作者通过这一心理的描绘,进一步表明只有心境平静,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美好。 第三句“人人圆觉何曾觉”,是全诗的转折点,也是作者心理描绘的重点之一。这里的“人人圆觉”是指每个人都在追求圆满的境界,也就是要达到一种完美无缺、没有瑕疵的境地。但是,由于人们的贪欲和执著,往往无法真正体验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也就无法真正达到圆满的境界。而作者在这里指出,即使每个人都有这种追求和渴望,却仍然没有达到圆满的境界,可见人们追求的往往是外在的物质和利益,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自我完善。 最后一句“但见尘劳尽日狂”,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阐述和解释。这里的“尘劳”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如名利、地位、金钱等等。作者指出,人们不断地追求这些外在的东西,却往往因此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也失去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因此,人们应该学会放下贪欲和执著,追求内在的修养和自我完善,才能真正达到圆满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邃的心理描绘和哲理思辨为主线,通过描绘春昼静坐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告诉我们只有放下贪欲和执著,追求内在的修养和自我完善,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被外在的物质和利益所迷惑,而应该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辨性,也具有丰富的心理描绘性,值得一读再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