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水滨洞》

送远憩岨谷,濯缨俯清流。
沿溪陟危石,曲洞藏深幽。
花静馥常瑀,溜暗光亦浮。
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
好鸟忽双下,鯈鱼亦群游。
坐久尘虑息,澹然与道谋。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送远憩息在谷中,俯视清流,沿溪登山,曲洞深幽的情景。花静馥香,水暗发光,泉水石好,鸟鱼成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 首联“送远憩岨谷,濯缨俯清流。”诗人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并描绘了在谷中憩息的情景,诗人俯视清流,洗涤帽子,表达了对清流的喜爱之情。 颔联“沿溪陟危石,曲洞藏深幽。”描绘了沿着溪流向上攀登,走过危石,进入幽深的洞穴。这体现了诗人对探险和寻求未知的热爱。 颈联“花静馥常瑀,溜暗光亦浮。”进一步描绘了谷中的美景。花静馥香,水暗发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谷中的幽静和神秘。 尾联“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遇到美景,诗人都会停下脚步欣赏。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两联“好鸟忽双下,鯈鱼亦群游。坐久尘虑息,澹然与道谋。”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尘虑尽息,与道为友的情景。这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谷中景色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水滨洞》是明朝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守仁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王守仁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密切相关。王守仁在明朝中期,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贵州龙场(今贵州省修文县),这是一个荒凉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他居住在山洞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然而,这段经历却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哲学理念,并在心灵上得到了升华。 在这个背景下,王守仁创作了《水滨洞》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他内心的宁静与豁达。诗中的水滨洞成为了王守仁体悟“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重要场所,也展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水滨洞》的创作背景是王守仁在贬谪期间,以自然景色为媒介,表达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豁达,同时也展现了他坚定的哲学理念和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风貌。
相关诗词
  • 1
    [唐]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
    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 2
    [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3
    [元]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