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读禅经》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馀却有馀。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禅的哲理诗,通过描绘一些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禅的深奥和神秘。 首句“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馀却有馀”,表达了禅宗的“无我”观念,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虚妄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所有的相都是暂时的、变化的,因此不应该执着于任何一种相。而“若住无馀却有馀”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状态,即通过放下执着,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从而获得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上的满足。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这两句诗描绘了禅宗的“直指人心”的修行方法,即通过直接体验和领悟,达到对真理的认知。这里的“言下忘言”指的是在言谈中忘记语言,达到无言的状态,也就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修行方式。而“梦中说梦”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境界,即通过超越梦境的束缚,达到对真理的领悟。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哲学观念,即认为空花和阳焰都是虚妄的,不应该同时追求它们的果实和鱼。这里的“空花”指的是虚妄的表象,“阳焰”则指的是虚假的幻象。因此,我们应该认清它们的本质,不要被它们所迷惑。 最后,“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表达了禅修的境界和状态,即通过控制自己的心念和行为,达到禅定的状态。这里的“摄动”指的是控制心念和行为,“禅”则是指禅定的状态,“不动”则是指不执着于任何一种相的状态,“如如”则是指超越一切相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些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禅宗的哲学观念和修行方法,引导人们通过放下执着、超越表象、控制心念和行为,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种修行方式不仅对个人精神修养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和谐和个人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相关诗词
  • 1
    [唐]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 2
    [宋]
    偶读禅门礼,老赜存清规。
    鱼鼓钟磬间,细行兼威仪。
    能居三板头,可当一住持。
    破衲受用薄,后来有不知。
  • 3
    [宋]
    属兴难忘水与山,救时箴戒出其间。
    读终翻恨吾生晚,不得斯人一往还。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