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 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
|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深厚的友情和历史的沧桑感。 首句“我名公字偶相同”,似乎是在说两人的姓名和字号都偶然相同,其实不然,这应该是诗人对公的敬重和亲切感的流露。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一个故事,或许是公在某处偶然提到自己的名号,诗人觉得这与自己的名字相同,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感慨。 “我屋公墩在眼中”一句,描绘了诗人和公之间的深厚情谊。屋是故居,墩是旧物,在诗人眼中,它们见证了公的过往,也寄托了诗人的思念。 “公去我来墩属我”,是诗人在想象公离去的场景,而今他不在了,但故居旧物仍在,诗人来此,感到这个墩已经属于他。这里既有对公的留恋,也有对故物的珍惜。 “不应墩姓尚随公”,是对历史的感慨。公去后,只有这个墩还随他姓着同一个姓,墩的归属改变,但公的影子似乎仍然留存。这里既有诗人的怀旧之情,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公的敬仰、怀念和历史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尊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深度和感怀之情的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