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谢郏亶秘校见访於锺山之庐》

误有声名只自惭,烦君跋马过茅檐。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
世事何时逢坦荡,人情随分值猜嫌。
谁能胸臆无尘滓,使我相从久未厌。
作品赏析
这首诗《误有声名只自惭》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和思想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句“误有声名只自惭”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淡泊和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他意识到名声只是过眼云烟,无法长久保持,因此感到自惭形秽。这反映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烦君跋马过茅檐”一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城市喧嚣的厌倦。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理解和对庄子的敬仰。诗人认为,像原宪一样的生活虽然贫穷,但并不痛苦,因为这是自然的生活方式。庄子所倡导的养恬生活,更是诗人所追求的。 “世事何时逢坦荡,人情随分值猜嫌”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人情的观察。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够摆脱世事的纷扰,回归坦荡的人生。然而,人情世故却让人产生猜疑和疑虑,这是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最后一句“谁能胸臆无尘滓,使我相从久未厌”表达了诗人对胸臆无尘的向往,即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够保持纯净,不受世俗尘埃的污染。这种追求自由、纯净的心态,让诗人对相从相伴的生活感到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和思想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人的淡泊名利、向往简朴生活、追求坦荡人生和保持内心纯净的思想,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纯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诗词
  • 1
    [宋]
    天津南畔是吾庐,时荷夫君枉乘车。
    始为退来忘检束,却因闲久长空疏。
    与其功业逋青史,孰若云山负素书。
    一片丹诚最难状,庶几长得类舟虚。
  • 2
    [宋]
    郁郁东堂桂,常期接袂攀。
    羽翰殊不及,蓬荜却空还。
    江水几经岁,监中无壮颜。
    音尘能见问,谁道隔云山。
  • 3
    [宋]
    文学儒家子,儒本通天人。
    蠨蛸尚先喜,吾党何迷津。
    津亭一相过,不笑复不嚬。
    应此识恬泊,曾匪慢尔宾。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