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书渊明诗后》

渊明避俗未闻道,此是东坡居士云。
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诗,它以陶渊明和苏轼的比喻为切入点,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哲学观念。 首先,诗的开头,“渊明避俗未闻道,此是东坡居士云。”这里苏轼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了陶渊明。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其隐逸和田园诗闻名。他避世的态度,以及对世俗的超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苏轼在这里提出,陶渊明的避世并非是因为他精通了“道”,也就是真理或智慧。这似乎暗示了苏轼对陶渊明的理解,认为他的隐逸并非源于对真理的追求,而是对世俗的逃避。 接下来,“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这里,苏轼用生动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他似乎在暗示,只有像身体像枯木一样静止,而内心像水一样流动的人,才能真正听闻到“道”。这样的人,他的身体像枯木,代表着他的外在形态的平静和淡然,他的内心像水,则象征着他的内心的平静和无执。这样的人,已经超越了对世俗的追求,达到了对真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道”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真正的“道”并不是简单的避世,而是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只有那些能够像枯木一样静止身体,像水一样流动内心的人,才能真正听闻到“道”。这种理解不仅体现了苏轼的哲学观念,也反映了他在人生经历和思考中的独特见解。 此外,诗中的比喻也十分生动形象,如“身似枯株心似水”,不仅表达了苏轼对“道”的理解,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此非闻道更谁闻”则表达了一种对真理的渴望和追求,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相关诗词
  • 1
    [明]
    日中有琼池,月下有蕊渊。
    其精堕为朱雀玄武之二水,钟陵疑即须弥巅。
    遂就前湖作殿阙,五风摄处驻行天,沧溟操筑又桑田。
    自是水轮扶地轴,不比羲仲御虞泉。
    簪石岂仗神鳌戴,衔木非凭精卫填。
    琉璃推现天人界,香水捧浮帝释莲。
    独留后湖照婵娟,金银气已贮秋烟。
    中有群玉为策府,由来曲洛是书渊。
    灵沼未闻还宴镐,昆池何况本学滇。
    钟阜如龙下饮之,岛屿真横过海船。
    鸡笼龙舟碧相揖,对蛾对镜画春妍。
    君出太平门,试拂堤边柳。
    天丝树树堪垂手,锦水绣
  • 2
    [魏晋]
    瞻我北园。
    有条者桑。
    遘此春景。
    既茂且长。
    氤氲吐叶。
    柔润有光。
    黄条蔓衍。
    青鸟来翔。
    日月其迈。
    时不可忘。
    公子瞻旃。
    勋名乃彰。
  • 3
    [宋]
    携簟入深竹,脱巾挂低枝。
    无令儿辈觉,更恐俗客知。
    清风何故来,口咏渊明诗。
    凉冷似太过,还从径中归。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