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见益州,释耒答三顾。 川流恨未平,武功原上路。 杜微对诸葛,舆致但求去。 倾心倚经纶,坐上漫书疏。 白鸥渺蒹葭,霜鹘在指呼。 借问诸葛公,如何迎主簿。 |
| 这首诗的标题是《诸葛见益州,释耒答三顾》,它是一首描绘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在益州见刘备的场景,以及他与刘备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忠诚的诗。 首先,诗中描述了诸葛亮在见到刘备时,立即放下了手中的农具,表达了他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感激之情。这一举动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忠诚和谦虚,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刘备的深深敬仰。 其次,诗中描绘了益州的壮丽景色,如川流的江河、起伏的山峦,以及被霜覆盖的原野。这些景色为诗歌增添了壮美的氛围,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对当时环境的直观感受。 再者,诗中描述了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诸葛亮对刘备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感激之情,而刘备则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之意。这种情感交流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关系,也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才干,他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和重用,被委以重任。他倾心倚重经纶之才,坐上漫书疏,表现出他的深思熟虑和才智过人。 最后,诗中还描绘了白鸥、蒹葭等自然景象,以及霜鹘在天空中飞翔的场景。这些景象为诗歌增添了生动的氛围,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对当时环境的直观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忠诚,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忠诚和才干。同时,诗歌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对话场景,为读者提供了对当时环境的直观感受和情感共鸣。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智慧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