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 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 余甘入邻家,尚得馋妇逐。 况余秋盘中,快噉取餍足。 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 贽享古已然,豳诗自宜录。 沔怀青齐间,万树荫平陆。 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 广庭觞圣寿,以此参肴蔌。 愿比赤心投,皇明傥予烛。 |
|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种桃和种枣的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种桃和种枣是过去的传统,作者对此表示认同和尊重。接着,作者赞美这些果实的美味和优良的材质,认为它们是美果良木。 然后,诗中描述了这些果实给邻居带来的美味,甚至引来了馋妇的追逐。在秋天的餐桌上,作者大快朵颐,尽情享受这些果实的美味。 接着,诗中描述了果实的外貌,如包袱般轻盈的桃子,像红玉般皱缩的枣子。这些描述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能够看到这些果实的样子。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古代人们种植桃树和枣树的赞美,认为他们应该被记录下来。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那些在青齐间种植桃树和枣树的农民的怀念,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美好的果实。 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的敬意和对皇上的祝愿。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描述种桃和种枣的美好过程和结果,表达了对自然和劳动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农业生产和文化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