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戏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

君不见公车待诏老诙谐,几年索米长安街。
君不见社陵白头在同谷,夜提长鑱掘黄独。
文人古来例寒饿,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
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
作品赏析
这首诗《君不见》以激愤的言辞,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诗中描绘了两个典型的穷困文人形象,借此揭示了当时官场腐败、社会不公导致民生艰难的残酷现实。 首段中,“君不见公车待诏老诙谐,几年索米长安街。”描绘了一位待诏公车的老者,诙谐幽默,却多年在长安街头为生计而奔波,反映出官场中权贵不公,有才之人难以出仕,甚至难以糊口。 “几年”一词,既体现了等待机遇的漫长,也暗示了过程中的艰辛。 “君不见社陵白头在同谷,夜提长鑱掘黄独。”诗人又转向了另一位形象的描绘,即一位白发苍苍的文人,在同谷夜以继日的挖掘黄独(即地黄,一种中药材),以换取微薄的收入。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文人的贫困生活。 “文人古来例寒饿”是对普遍现象的揭示,自古以来,文人大多贫穷困顿。然后诗人提出了一个迫切的希望:“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他想象如果能像农人种植庄稼一样,让野蚕成茧,天降粟米,来解决文人的生计问题。这个希望充满了诗人对公平、公正的社会现实的渴望。 最后,“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诗人将笔触转向了现实中的具体案例,批评那些占据了圭田(一种由国家分配给特定人群的土地)的人获得大量的收成,而那些不占有田地的人却难以维持生计。这里再次揭示了社会不公的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犀利的言辞,揭示了社会现实的不公,对文人的贫困生活寄予深深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公平、公正的社会现实的热切期盼。诗中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痛苦,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相关诗词
  • 1
    [宋]
    门外车驰马骤。
    绣阁犹醺春酒。
    顿觉翠衾寒,人在枕边如旧。
    知否。
    知否。
    何事黄花俱瘦。
  • 2
    [宋]
    我游桐君山,霁色天地开。
    秋水净远瞩,秋山入奇怀。
    兹游有夙约,所愿喜不乖。
    岩岩彼高阁,上有浮云栖。
    其下插奫沦,百尺不见泥。
    同来二三友,斗酒相戏和。
    笑语飞鸟上,醉眼风烟迷。
    醒时日已堕,明月照我回。
  • 3
    [宋]
    湖州士子,姓外不详,宁宗嘉定间有戏和杨长孺诗。
    整风了《鹤林玉露》乙编卷一。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