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荆公墓》

本意治功徙木,何心党祸扬尘。
报雠岂教行劫,作俑翻成害仁。
作品赏析
这首诗《本意治功徙木,何心党祸扬尘。
报雠岂教行劫,作俑翻成害仁。》是一首对历史事件和道德伦理进行深入剖析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公正与邪恶、仁义与私欲之间关系的深刻见解。 首先,诗中提到了“本意治功徙木”这一历史事件,这可能指的是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为了树立威信,他承诺将在一个地方徙木立信,即搬动木头并承诺给予报酬。这个故事象征着公正和诚信的力量。然而,诗中却以反问句“何心党祸扬尘”质疑这种行为的初衷和动机。这表明,公正的行为如果出于私欲或错误的目的,也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祸害。 接下来,“报雠岂教行劫”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这里,“报雠”可能指的是报复或私怨,而“行劫”则象征着暴力行为。诗人质疑,如果只是出于报复或私怨而采取暴力行为,那么这种行为与犯罪又有何异?这表明公正的行为不应建立在恶意或仇恨之上。 最后,“作俑翻成害仁”一句,用“作俑”比喻旧有的道德规范或制度,而“害仁”则表示这些规范或制度如果被滥用或误用,可能会对仁义道德造成损害。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滥用公正和诚信的后果,以及尊重和坚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剖析历史事件和道德伦理,表达了对公正与邪恶、仁义与私欲之间关系的深刻见解。它提醒人们,公正和诚信的行为不应被滥用或误解,而应始终坚守道德规范,以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祸害。
相关诗词
  • 1
    [宋]
    初心直欲复关河,保蜀劳不局自多。
    诸葛大名垂宇宙,北山千古共巍峨。
  • 2
    [宋]
    满眼松楸护石茔,此来倍觉暗伤情。
    烟云深处眠翁仲,俎豆香时荐特牲。
    一寺近回溪水曲,万山青向墓门横。
    杨花无限萦春思,送我轻舟十里程。
  • 3
    [明]
    荒坟邻近鄂王宫,异代孤臣伏腊同。
    北狩忽闻哀痛诏,中兴多仗保釐功。
    百年天地回元气,五夜松杉度烈风。
    圣主只今恢庙略,玉门闻巳罢和戎。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