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朝士使虏》

又见皇举赋北征,謪仙俊气似秋鹰。
诗成紫寒三更月,马渡黄河十丈冰。
赵北燕南有人否,禽胡归汉竟谁曾。
天家社稷英灵在,佳气时时起五陵。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雄浑有力的诗,它以鹰击长空、马渡黄河的壮丽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社稷的深深忧虑和对英勇抗敌的将士们的敬仰之情。 首句“又见皇举赋北征,謪仙俊气似秋鹰”,诗人以秋天的鹰作为比喻,表达了皇上的英明决策和将士们的英勇气质。鹰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它代表着勇猛、自由和力量,在这里诗人用鹰来比喻皇上和将士们,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诗成紫寒三更月,马渡黄河十丈冰”,诗人用紫寒、三更月、黄河、十丈冰等意象,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和紧张氛围。诗人在战斗结束之后,仍然沉浸在战斗的氛围中,用诗歌表达了对战斗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赵北燕南有人否,禽胡归汉竟谁曾”,诗人用赵北和燕南两个地方作为背景,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询问赵北和燕南的人们是否安好,并询问谁曾经成功地将禽胡(指敌人)归顺汉朝。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天家社稷英灵在,佳气时时起五陵”,诗人以天家社稷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社稷的深深忧虑和对英勇抗敌的将士们的敬仰之情。诗人相信,国家社稷的英灵永远存在,并且会时时出现在五陵等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对英勇抗敌的将士们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鹰击长空、马渡黄河等壮丽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社稷的深深忧虑和对英勇抗敌的将士们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相关诗词
  • 1
    [唐]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 2
    [唐]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絶,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
    含嚬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
    丧乱漂沦何堪说!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君能为妾解金鞍,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臈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攂金鼓。
    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二]向潼
  • 3
    [唐]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