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卢鸿学士堂图?此诗当为苏辙作?》

昔为太室花,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蛮壑空在目。
安知有千老,舒卷不盈轴。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予缚世累,归未有茆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欲逃世名,岂须上图轴。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自由、超脱尘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首段描述了诗人曾经的生涯,他曾身处太室山的花海之中,如今却登上了登封坛,一夜之间,他的脚步就像茧一样在茧生。这里诗人用茧来比喻自己生命的束缚和束缚后的挣扎,表达了他对束缚的厌恶和对自由的渴望。 接着,诗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他不再前往蛮壑,只看着那里的千老舒卷,却无法盈轴。这里的“千老”象征着尘世的纷扰和束缚,而“舒卷不盈轴”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诗人在下一段中提到了卢生和裘褐,他们隐身于乔木之下,成为了世外之人。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他不再需要行止记录,而是追求自由和超脱。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被世事所牵绊,还没有归隐茅屋。他计划在江边的百亩田地上建造清泉映修竹的茅屋,希望能摆脱世间的名利。诗人再次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间的无奈和失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间的无奈和失望。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相关诗词
  • 1
    [宋]
    素光练静,照青山隐隐,修眉横绿。
    鳷鹊楼高天似水,碧瓦寒生银粟。
    万丈辉光,奔云涌雾,飞过卢鸿屋。
    更无尘翳,皓然冷浸梧竹。
    因念鹤发仙翁,当时曾共赏,紫岩飞瀑。
    对影三人聊痛饮,一洗闲愁千斛。
    斗转参移,翻然归去,万里骑黄鹄。
    一川霜晓,叫云吹断横玉。
  • 2
    [明]
    第二泉头坐晚晴,满林松籁杂谿声。
    涤烦老去卢鸿一,谢俗归来卫叔卿。
    未必《茶经》随火化,拟寻茅屋待春耕。
    卧游画里违清赏,裹茗它年石上烹。
  • 3
    [宋]
    江湖千里秋风客,翩然白云黄鹄。
    石鼎烟霏,篆书红湿,随处菊香泉绿。
    幅巾野服。
    尽扫叶开门,抱琴听瀑。
    何事蓬壶,归来犹待海涛陆。
    卢鸿旧时隐处,想斜阳草树,水榭云屋。
    尘尾玄玄,笔花语语,剪尽雨窗残烛。
    黄庭误读。
    且东老留诗,采和歌曲。
    后日重寻,洞天三十六。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