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生久叹三纲绝,天道那无一发存。 东海不须更忧旱,迩来一妇已无冤。 |
| 道傍竹马彩旌旗,颂德歌辞纪政碑。 使者郊原问民瘼,也应采到老夫诗。 |
| 荒山十室九无人,行道三年两调兵。 闻得老贪今授首,老夫买犊要春耕。 |
| 煌煌五星聚,瑞世启文治。 明道十事奏,横渠一方议。 有志不得行,曲学竟持世。 六经亡其一,此责竟谁诿。 |
| 斯文迓续交,天意岂无拟。 猗欤恪斋翁,雅意敦典礼。 推行大经纶,宣风自兹始。 百世常公祠,罔俾独专美。 |
| 四海文公书,行世日杲杲。 晚年制作心,三礼重探讨。 质文贵时宜,消长关世道。 烱然百圣心,来哲当有考。 |
| 大哉伊洛传,正统接洙泗。 一源肇南来,九曲清日泚。 百年尚无有,千载那可俟。 崇台励风化,此是第一义。 |
| 南方尚秉礼,文风未云衰。 释奠古雅乐,乡饮旧汉仪。 表章在正学,舍鲁将安之。 愿言假良遇,制作逢昌时。 |
| 古人重民教,礼乐用为急。 虞书有三官,周典犹二职。 太学领奉常,西都有余责。 两生既不来,何参又无术。 |
| 七闽天南陬,实惟文明方。 风气一以开,文治何其昌。 我思常公化,迪我真无疆。 开端固匪易,再造伊谁当。 |
| 春秋得忠臣,炎绍犹有述。 至今十七篇,末学或不识。 乾淳有大儒,奏请非不力。 一时欠良遇,志士重嗟惜。 |
| 因思传记学,本欲释经义。 春秋列三家,仪礼亦存二。 荆舒彼何人,繁碎妄讥毁。 煌煌姬孔书,坐此竟废弃。 |
| 汉兴历数世,兹事竟未遑。 一绝不复续,千载重慨慷。 房魏辅贞观,汗渖空流浆。 开宝袭唐陋,仪俨负义方。 |
| 耒耜生涯远俗嚣,年来无梦到金貂。 一池皓月诗骨,满圃春风长药苗。 愧不漆身吞豫炭,聊将洗耳弃由瓢。 分甘投老潭源地,为谢云笺莫见招。 |
| 行部巡荒察吏奸,皇皇使节古刑官。 声摇天上星辰动,清逼云间风露寒。 肃政严持三尺法,恤民特放一分宽。 香名已覆金瓯底,便作他年宰相看。 |
| 野性歌三乐,皇恩出九重。 那烦紫宸命,远下白云峰。 多愧书传鹤,深惭纸画龙。 将何佐明主,甘老在岩松。 |
| 叱驭王程急,何辞栈道难。 刀州开宪府,剑阁拥词坛。 一水萦巴字,层城壮锦官。 鱼尝丙穴美,书发酉阳看。 风采名先动,霜威暑亦寒。 褰帷谕父老,争睹惠文冠。 |
| 仍文星炯炯照吴钩,草诏金銮酒老儒。 今公高北斗,后身白传到西湖。 要途未若闲宫乐,心服貌敬殊。 臭味果然有投合,及门岂在急抠趋。 |
| 先生谁解与传神,写向吾诗似亦亲。 文字老坡真学士,丰姿太白谪仙人。 明庭瑞彩陈圭璧,治世奇祥出凤麟。 一道澄清非所凂,湖山暂此岸纶巾。 |
| 臬官难称是闽中,遗爱堂堂得比公。 姓字丹青太史笔,岁时笾豆素王宫,一生姜桂那时辣,百死江湖必向东。 从古仁贤有家世,名郎台阁已生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