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祖怜孙肇锡名,琼林宴匝两周星。 果能冠岁露头角,须信故家犹典刑。 笑问两昆眉底白,喜觇二老鬓犹青。 遄飞借与秋风便,侧耳英声骇震霆。 |
| 天府登贤策马东,似君人物许谁同。 文章小技出儿戏,道德微言馀祖风。 有路青霄元自别,无情白发向来公。 平生酝藉唯经国,唾手先收第一功。 |
| 便从场屋了经纶,看取朝家诏选抡。 天赋忠良须努力,人生温饱岂荣身。 鼎来时事方忧国,到底儒冠不误人。 青紫拾来馀事耳,直应尊主庇斯民。 |
| 凛凛霜威扑扑尘,不堪晓骑送行人。 云山万点远连蜀,烟树两行初过秦。 风厚正能扶大翼,浪高端足化修鳞。 圣君急士思调鼎,喜见寒梅漏泄春。 |
| 乌纱帽底青眸转,朱雀街头玉辔摇。 灯火高楼吹短笛,帘栊斜巷隘初宵。 身归兰省唯看月,心在天津欲倚桥。 枕上夜深应不寐,羡他年少酒微销。 |
| 先朝取士尚雕虫,前辈皆因此显融。 衡鉴集中推范老,混成篇里得沂公。 杏园饮畅莺声早,梨岭飞高雁影同。 岁晚交游各西上,不留一个伴溪翁。 |
| 痴翁切莫强笞儿,子之勤劳我所知。 但看匡衡穿壁苦,难云寗越读书迟。 能来伴我沧浪艇,共看一年橙橘时。 莫为小乔淹壮志,千军白羽生堪麾。 |
| 仲冬阴气积,严霜冻郊坰。 居人犹念寒,子有万里行。 此行勿云远,去路青云平。 骅骝无蹇步,鸿鹄有修翎。 圣明图治切,仄席用儒生。 曈曨九门辟,纷袍集王庭。 吾子富春秋,词学浩纵横。 一吐经济策,唾手拾科名。 秋风归故里,锦衣为亲荣。 昵昵重离去,莫学儿女情。 |
| 绿发方山冠,白玉气色温。 高谈霏木屑,不问能知文。 去秋夺标归,今步南宫云。 儒科青毡耳,指取气欲吞。 春风看花马,已系长安门。 知君必得意,何以持赠君。 事业浩无射,学问为本根。 我怀宣献公,况君乃其孙。 |
| 吾君迈周王,於今盛文化。 学郎纷万辈,战艺双阙下。 公乎笔如椽,风雨供飞洒。 燕楚何足吞,此行定应霸。 三世守墨庄,一朝腾纸价。 况值求贤秋,宣室政延贾。 轻云飞陇头,车轮去如马。 快哉上林春,杯酒须勤把。 |
| 中朝耆旧半沦亡,忧爱胡为畎亩忘。 我病不禁心痛折,天灾惟有涕流滂。 救时议论须知体,医国文章要识方。 期子声名相照映,好风天际雁成行。 |
| 龙飞甲子尽豪英,尝喜吾犹及老成。 人竞春兰笑秋菊,天教明月伴长庚。 传家各自闻诗礼,与子相逢亦弟兄。 洗眼上林看跃马,贺诗先到古宣城。 (伯父与太平州张侍读同年,此其子。 ) |
| 二陆平时举望长,近来小阮亦文章。 共排云路升天府,稳坐仙舟入帝乡。 去日渐惊梅萼破,归时同带桂枝香。 老夫已办酒千斛,细斫菖蒲作贺觞。 |
| 印山先生罗天文,一卷周雅遗子孙。 一门三世六七人,月中桂枝斫到根。 近来书种将绝却,两度秋天虚一鹗。 今年有孙康鼎来,问天还我北斗魁。 印山草木也驩喜,印山风云有生气。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仇香衣钵付此郎。 年未三十笔力强,百斛龙鼎一笔扛。 殿前春风更努力,莫放别人居第一。 |
| 扰扰送征行,匆匆赴北城。 隔关愁暝早,入直爱官清。 夏屋连云冷,冬宵彻晓明。 不眠身百转,无计决平生。 |
| 银袍二万纵人多,笔误无如鬼魅何。 只恐有司长莽卤,那知昏病自蹉跎。 交游解散文因怪,门户谁兴鬓欲皤。 赖有阿连才思逸,乘槎好好上天河。 |
| 君之先世真文雄,异时奏赋蓬莱宫。 谁传副墨过沙漠,至今犹称长啸公。 芝兰不乏后来秀,谓将褎然为举首。 至音澹泊识者寡,遂令声名落卢后。 北风吹霜日隐山,彩鸾绣襦宁复寒。 同车西归信可乐,得意自忘行路难。 明年春风紫宸仗,遥对清光九天上。 长安花尽君亦归,缓辔重来一相访。 |
| 闽南江西人,蓬梗适相会。 妙龄华发身,气味适相爱。 问其先世谁,意者了翁派。 肯学喜文章,绰有风流在。 自余锻链方,犹鼓多炉鞲。 自余组织工,犹勘我机械。 一投百无牾,始契终不外。 漕台开棘围,非金必沙汰。 也为八韵谐,辄擅诸生最。 明年动春官,再捷惊晚辈。 御楼尽刻长,入赴集英对。 危言撄龙鳞,稳步踏鹏背。 |
| 梅花争送君出乡,兰花争迎君入场。 两花之意岂不厚,非与喜机适相当。 集英对罢燕闻喜,红迎紫送余桃李。 问燕无恙相识初,与莺莫逆半酣里。 中年得意非少同,未老更下不朽工。 气驱万物挫于笔,舌挽三江吞以胸。 |
| 何人把酒送扬舲,定复从容柳下亭。 共说归时柳阴合,与君衫色闹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