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谈

辛弃疾只有五十多人,为什么敢袭击数万人的敌营?

你所熟悉的辛弃疾是什么样的?或许他的名字前面会被冠上“词人”的称呼,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了解到的,是一个一心想要收复山河的文人。但事实上,辛弃疾并不只是个“文人”,他是真实带领过起义军反抗金人的“武将”,生活的挫折并没能磨灭他对于心中志向的执着,反而愈演愈烈。辛弃疾甚至还在自己手中只有五十多个人的情况下,直接袭击数万人的大营,并且无人损伤。这件事,辛弃疾是怎么办到的?

辛弃疾只有五十多人,为什么敢袭击数万人的敌营?

西楚霸王项羽,被世人尊为战神,具有万夫不当之勇;汉朝名将霍去病,曾以800士兵将匈奴打的溃不成军;三国时期的张飞,一声怒吼就吓退曹操数万大军,获得了“万人敌”的称号。然而,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牛人,虽然他没有项羽、霍去病等人出名,却在22岁时,仅带50名士兵就干翻了几万敌军,名副其实的万人敌,此人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只有五十多人,为什么敢袭击数万人的敌营?

1163年,辛弃疾23岁,参加耿京义军。辛弃疾劝说耿京奉表归宋,既得首肯,遂与另一起义领袖贾瑞同去行在建康诣圣,带回了南宋朝廷的任命书。其时耿京竟为叛将张安国所杀,献于金人。

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他跟海州的守将一商量,就有不少将士自动要求跟辛弃疾去除奸。辛弃疾带了五十名勇士,一起骑马奔向济州。

辛弃疾的队伍到了济州官府,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一听是辛弃疾来了,有点心虚,但是一时还弄不清他们的来意,就吩咐兵士让他们进来。

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看见张安国跟一些叛将正在宴席上喝酒作乐,气得眼都红了。他们也不跟张安国说话,拥了上去,七手八脚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等济州兵士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在马上。

辛弃疾只有五十多人,为什么敢袭击数万人的敌营?

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的神色,没人敢动手。辛弃疾当场向兵士们宣布说:“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谁愿意抗金的,参加到我们队伍里来吧!”

济州的兵士多数原来跟过耿京,听到辛弃疾一号召,有上万人愿意跟他们走。辛弃疾立刻带着义军,押着叛徒,直奔南方。

辛弃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营,南宋朝廷审清楚张安国的罪行,立刻把他砍头示众。

相关杂谈
  • 提到辛弃疾,很多人或许会回想起曾经在课本上读到过的他的诗词,其中的确是豪气冲天,让人心生壮志。其实他的很多诗也都是在他出征的途中写出来的,没错,辛弃疾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抗金名人。他出生的时候,当地已经沦陷为金国的附属地,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抗金决心。那么你了解过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吗?你知道他也是杀过很多人的吗?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