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是什么意思_旄的拼音和笔画写法
旄的意思解释
旄的辞典简编版解释
旄的辞典修订版解释
- 名词 古代竿头上饰有犁牛尾的旗帜。《书经.牧誓》:「右秉白旄以麾。」《文选.曹植.洛神赋》:「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 名词 借指旄牛。《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兽则旄貘犁。」
,- 形容词 毛长。《尔雅.释兽》:「旄毛狗足。」晋.郭璞.注:「旄,毛?长。」
- 形容词 老。《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太史公曰》:「(春申君)后制于李园,旄矣。」
- 形容词 昏乱。通「耄」。《战国策.楚策一》:「水浆无入口,瘨而殚闷,旄不知人。」
- 名词 老人。通「耄」。《礼记.射义》:「旄期称道不乱。」
旄的多音注释(参考)
旄是一个多音字,有多种读音:
* máo:古代旗子下边的牦牛尾,现借指党羽、权威者的羽翼。
* lào:古同“辀”。
以上读音及含义供您参考。
旄的相关问答
方 丿 一 毛是什么字?答:旄
旄开头的诗词
《杂曲歌辞·蓟门行》旄头有精芒,胡骑猎秋草。 羽檄南渡河,边庭用兵早。 汉家爱征战,宿将今已老。 辛苦羽林儿,从戎榆关道。 一身救边速,烽火通蓟门。 前军飞鸟断,格斗尘沙昏。 寒日鼓声急,单于夜将奔。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
《旄丘》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 必有与也! 何其久? 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叔兮伯兮,褎[1]如充耳。
|
旄开头的对联
上联:旄旆旌旗欣在目
下联:枪镳剑戟喜扬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