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是什么意思_谓的拼音和笔画写法
谓的意思解释
谓的小字典解释
- 称呼。 【组词】:「称谓」。
- 告诉。 【组词】:「父谓子」。
- 无谓:没有道理、意义。 【组词】:「无谓之争」、「无谓之事」、「无谓之举」。
- 无所谓:不在乎、不要紧。 【组词】:「谁先去都好,我无所谓。」
谓的辞典简编版解释
- 述说、告诉。 【组词】: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经.卫风.河广》)
- 称呼、叫做。 【组词】: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诗经.王风.葛藟(ㄌㄟˇ)》)
- 道理、意义。 【组词】:无谓之事、无谓之举
谓的辞典修订版解释
- 动词 评论。《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
- 动词 告诉。《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韩非子.说林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 动词 说。《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杜甫〈上后园山脚〉诗:「勿谓地无疆,劣于山有阴。」
- 动词 称呼、叫做。《诗经.王风.葛藟》:「终远兄弟,谓他人父。」《孟子.梁惠王上》:「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
- 动词 认为、以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传》:「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
- 动词 奈。《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战国策.齐策一》:「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
- 动词 是。通「为」。《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谓伐德。」《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动词 使、让。《诗经.小雅.出车》:「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左传.昭公十六年》:「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
- 介词 与、和。通「为」。《史记.卷四二.郑世家》:「晋于是欲得叔詹为戮,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
- 名词 道理、意义。 【组词】:「无谓之事」、「无谓之举」。《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传》:「顷闻诸将出入,各尚谦约,不从人兵,甚非备虑爱身之谓。」唐.韩愈〈杂诗〉:「蛙黾鸣无谓,合合只乱人。」
- 名词 姓。如宋代有谓准。
谓的多音注释(参考)
多音字信息如下:
* 谓(wèi):
- 动词,表示告诉:谓以(把……告诉)。谓为(把……当作)。谓其无有。
- 动词,说;言论:流言谓语。
- 动词,以为;认为:我谓不然。
- 名词,所说的是;所说的内容:非谓不善也。
- 名词,谓词,表示判断或陈述的事物:辞之谓也。
* 谓(yuē):道也。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您需要帮助或有其他问题需要解答,请随时向我提问。
谓的相关问答
言 胃 讠 胃是什么字?答:谓
谓开头的诗词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 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 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 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 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
|
谓开头的对联
上联:谓非仙境云常锁
下联:疑是桃源树未栽
上联:谓行多露
下联:嘒彼小星
上联:谓行多露
下联:其从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