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飞来山》

升山游罢到贤沙,松桧阴中一境赊。
自愧簪缨趋仕路,翻怜泉石属僧家。
寻穷越国真仙迹,见尽闽封好物华。
幸接凭熊拥千骑,红旌归去照残霞。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升山游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居僧家的羡慕之情。 首联“升山游罢到贤沙,松桧阴中一境赊。”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升山中游玩后,来到了贤沙,这里的松桧成荫,环境优美,让人感到十分遥远。这里的“升山”是诗人的行进路线,而“贤沙”则是他到达的下一个地点。这句诗通过描绘环境的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颔联“自愧簪缨趋仕路,翻怜泉石属僧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无奈和对僧家生活的羡慕。这里,“簪缨趋仕路”指的是诗人为了生计而不得不追求官职的道路,而“泉石属僧家”则是对僧人隐居生活的赞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流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颈联“寻穷越国真仙迹,见尽闽封好物华。”诗人继续描述了自己在贤沙探寻越国真仙的遗迹,看到了闽封的美好景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贤沙的自然美景。 尾联“幸接凭熊拥千骑,红旌归去照残霞。”诗人表达了自己有幸与众多人一同游山玩水,红旌在晚霞中飘扬,令人感到欢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众人一同游玩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玩的满足和喜悦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游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和人文情怀,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创作背景
《飞来山》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与诗人的仕途经历和个人情怀有关。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当时诗人正值壮年,心怀壮志,借登飞来峰表达了宽阔情怀。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诗词类书籍或文献了解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 2
    [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3
    [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安稹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