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桃源行》

武陵溪上栽桃花,儿童笑语成生涯。
当初避地不知远,渔郎惊问疑仙家。
年深忘却来时路,流水春风等闲度。
龙翔鹿走自兴亡,不到花开花落处。
江边雨暗蛮蓑湿,父老欲留留不得。
隔林鸡犬渐萧然,啼鸟一声溪水碧。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陵溪上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以及当地儿童欢声笑语的情景。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武陵溪上栽桃花,儿童笑语成生涯”,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武陵溪两岸桃花盛开的景象,以及儿童欢声笑语的情景。这里,“栽桃花”和“笑语”两个意象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欢快、明亮的氛围。同时,“成生涯”一词,也表达了儿童们在这种美丽景象中度过快乐时光的状态。 颔联“当初避地不知远,渔郎惊问疑仙家”,诗人通过一个疑问句,表达了自己当初因避乱而来到此地,却不知道此地距离家乡有多远,只觉得这里就像仙境一般美丽。这里,“不知远”和“疑仙家”两个意象相互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美丽景色的惊叹和喜爱之情。 颈联“年深忘却来时路,流水春风等闲度”,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里生活多年,已经忘记了当初来时的路,而这里的风景却依旧美丽如初,仿佛一切都在静静地流逝。这里,“忘却”和“等闲度”两个意象相互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美景的感慨和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情。 尾联“江边雨暗蛮蓑湿,父老欲留留不得”,诗人描述了在春雨中,当地父老想挽留自己,但是自己却不能久留的情景。这里,“欲留”和“留不得”两个意象相互呼应,表达了诗人对父老挽留之情的感激和无法久留的无奈之情。同时,“江边雨暗蛮蓑湿”一句,也描绘了一幅凄美、朦胧的雨中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武陵溪上桃花盛开和儿童欢声笑语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表达,展现出诗人的深厚情感和丰富内心世界。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创作背景
赵汝淳的《桃源行》的创作背景主要基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渔夫偶然发现了一条隐秘的河流,最终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和平的、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个桃花源成为了中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隐逸象征,代表着人们对繁华世界的厌倦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赵汝淳在创作《桃源行》时,对这个主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想象。他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再现了渔夫探索桃花源的过程,同时通过艳丽的色调和盎然的意兴,营造出一派大好春光的景象,使得诗的意境更加开阔和深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2
    [宋]
    罗绮满城春欲暮。
    百花洲上寻芳去。
    浦映花花映浦。
    无尽处。
    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
    争教我悲无欢绪。
  • 3
    [元]
    听鸣驺入谷,怕惊动、北山猿。
    且放浪形骸,支持岁月,点检田园。
    先生结庐人境,竟不知、门外市尘喧。
    醉后清风到枕,醒来明月当轩。
    伏波勋业照青编。
    薏苡又何冤。
    笑蕞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
    分明一盘棋势,谩教人、着眼看师言。
    为问鲲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