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夜坐》

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
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
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
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
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负瞿昙老。
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
平生误与道士游,妄意交梨求火枣。
知有毗卢一迳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从年轻时的刻苦读书,到年老时对禅定的领悟,以及对于尘世纷扰的淡然态度。 首联“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表达了年轻时读书的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灯光的敏感度增加,使得夜晚的睡眠时间提前。 颔联“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描述了冬至之后,白昼逐渐变长,夜晚逐渐缩短,而城上的鼓声则是表示时间的流逝。 颈联“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描述了作者受到老僧的劝告,开始学习禅定,通过打坐冥想,达到内心的平静。 尾联“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表达了作者对于尘世纷扰的淡然态度,同时也表明了他愿意先自我觉悟,然后去引导他人觉悟的决心。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领悟和对于禅定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尘世纷扰的淡然态度。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篇。
创作背景
苏辙的《夜坐》创作背景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当时苏辙正在齐州(今山东济南)任职。他的哥哥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辙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朝廷视为旧党,政治前途黯淡。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辙深感苦闷和无奈,孤独寂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诗中描绘了夜深人静,月光照射在庭院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同时,通过“不眠”、“独坐”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苏辙当时的处境和心情,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诗词
  • 1
    [唐]
    雨滞更愁南瘴毒,月明兼喜北风凉。
    古城楼影横空馆,湿地虫声绕暗廊。
    萤火乱飞秋已近,星辰早没夜初长。
    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满卧床。
  • 2
    [明]
    露泣寒螀唁断魂,风惊檐铎语黄昏。
    羁愁悄悄成危坐,看尽空墙上月痕。
  • 3
    [唐]
    夜静河汉高,独坐庭前月。
    忽起故园思,动作经年别。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