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作品赏析
这首诗题为《端午》,是一首以端午节为内容的七言古诗。以下是其具体的逐句解读: 1.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五月是对应自然之数,同时也是五音(宫、商、角、徵、羽)调谐夏季的重要时期。这是对端午节的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阐述。 2.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已经将五月五日视为神圣的日子,没有其他事情可以与之相比。 3.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这两句诗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人们通过在端午节使用枕头草来通灵气,用长丝制成的绳子来驱邪避疫。 4.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四季的花朵都在此时争奇斗艳,九子粽则是新的竞争。这是对端午节花团锦簇、热闹非凡的描绘。 5.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宫殿临夏节,宫中宴请贤臣。这是对端午节庆典的进一步描绘,也是对君主与臣子共享节日的温馨场景的描绘。 6.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在这里,诗人可能是在描述端午节宴会上的对诗或赋诗活动,一句重要的话语,遒劲有力的文辞陈于众前。 7.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这两句诗中,诗人可能是在赞美端午节庆典中君臣共庆、和谐共处的场景,并希望这种风气能够恢复淳朴的社会风气。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端午节庆典和传统习俗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社会、君臣共乐的向往。
创作背景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是唐朝皇帝李隆基创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以及朝廷宴会有关。在端午节这一天,朝廷会举行盛大的宴会,邀请群臣共同庆祝。在宴会期间,会有一个探字的活动,即从一个容器中抽取一个字,然后根据这个字创作诗歌。李隆基在这次活动中探得了“神”字,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值得注意的是,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在他的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国势逐渐衰落。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可能与李隆基对国家繁荣与衰落的感慨有关。
相关诗词
  • 1
    [魏晋]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
    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
    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
  • 2
    [唐]
    玄都五府风尘绝,碧海三山波浪深。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别有仙居对三市,金阙银宫相向起。
    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
    灵芝紫检参差长,仙桂丹花重叠开。
    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
    尽言真侣出遨游,传道风光无限极。
    轻花委砌惹裾香,残月窥窗觇幌色。
    个时无数并妖妍,个里无穷总可怜。
    别有众中称黜帝,天上人间少流例。
    洛滨仙驾启遥源,淮浦灵津符远筮。
    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
    珮中邀勒经时序,箫里寻
  • 3
    [唐]
    巫山与天近,烟景长青荧。
    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
    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