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十年曾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愍俗诗。
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
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
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怪来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为十年前犍为县令所作的诗,描述了自己在那时的治县情况和心境。诗中提到了自己的才能和忠诚,以及县民的感激和欢迎。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赏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首联“十年曾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愍俗诗”表明了作者曾在犍为县担任过县令,同时提到县内曾有人吟咏愍俗诗,可能是表达对县民风化的关心和担忧。 颔联“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则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才华和忠诚。被同僚赞叹为能够担任御史一职,这说明作者在治理县政方面的才能和才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时,作者果真因为忠诚进谏而被委任了军职,这也显示了作者的忠诚和才华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颈联“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则描绘了作者在犍为县的治理情况。作者希望像会稽一样让县民们感到荣耀,同时也像冯翊一样对县民们寄予厚望。这表明作者在治理县政方面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和方法,希望能够让县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尾联“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怪来迟”则表达了作者对犍为县的留恋和不舍。船只在河堤旁系泊后不久,作者就要离开了,这让作者感到惋惜和不舍。同时,“南公应已怪来迟”一句也表达了作者对犍为县的感激和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在犍为县的治县情况和心境,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才华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犍为县的感激和留恋之情。这首诗通过语言精炼、意蕴深厚等特点,展示了作者卓越的诗歌才华和对犍为县深深的情感。
创作背景
苏洵的《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变动有关。首先,从标题来看,这首诗是为了送别吴待制中复赴任潭州而作。吴待制中复是一位宋代官员,他的职务变动引发了苏洵的创作。其次,潭州在当时的宋代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其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都比较显著,因此吴待制中复的赴任也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此外,苏洵作为宋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创作往往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因此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状况或政治事件。具体的创作背景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下一首
《鹭鸶》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