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其实那不是雾,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广阔,笔触细腻;色调鲜明,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翁卷的《乡村四月》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当时中原地区由于战乱而变得萧条,人民生活困苦。然而,乡村四月的景象却给诗人带来了慰藉和灵感。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绘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和繁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劳动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此外,翁卷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体现了南宋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相关诗词
  • 1
    [清]
    直溪虽乡村,故是尚书里。
    短棹经其门,叫声忽盈耳。
    一翁被束缚,苦辞橐如洗。
    吏指所居堂,即贫谁信尔。
    呼人好作计,缓且受鞭垂。
    穿漏四五间,中已无窗几。
    屋梁记日月,仰视殊自耻。
    昔也三年成,今也一朝毁。
    贻我风雨愁,饱汝歌呼喜。
    官逋依旧在,府帖重追起。
    旁人共唏嘘,感叹良有以。
    东家瓦渐稀,西舍墙半圯。
    生涯分应尽,迟速总一理。
    居者今何栖,去者将安徙。
    明岁留空村,极目唯流水。
  • 2
    [明]
    布谷声中日又斜,石桥流水两三家。
    乡村春色无人管,开尽棠梨几树花。
  • 3
    [明]
    旱风吹沙天地昏,扶携塞道离乡村。
    身无完衣腹无食,病羸愁苦难具论。
    老人状何似,头先于步足。
    无气手中杖与臂,相如同行半作沟。
    中弃小儿何忍看,肩挑襁负啼声干。
    父怜母惜留不得,持标自售双眉攒。
    试看担头何所有,麻捴麦麸不盈缶。
    道旁采掇力无任,草根木实连尘垢。
    于中况复婴锁械,负瓦揭木行且卖。
    形容已槁臀负疮,还庆未了征输债。
    千愁万恨具物色,不待有言皆暴白。
    熙宁何缘一至斯,主行新法王安石。
    当年此图谁所为,监门郑侠心忧时。
  • 4
    [明]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
    牙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
  • 5
    [宋]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