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拂拂轻阴雨麹尘。 小庭深幕堕娇云。 好花无几,犹是洛阳春。 燕语似知怀旧主,水生只解送行人。 可堪诗墨,和泪渍罗巾。 |
| 曾蹑姑苏城上台。 好山知有好人来。 几回徙倚,月里暮云开。 闲倚和风千步柳,倦临残雪一枝梅。 暖香高烛,翻动道人灰。 |
| 蠢欲眠时日已曛。 柔桑叶大绿团云。 罗敷犹小,陌上看行人。 翠实低条梅弄色,轻花吹垅麦初匀。 鸣鸠声里,过尽太平村。 |
| 火食非初志,衣尘每自哀。 危途触灩澦,归兴薄蓬莱。 逋客传琴调,高僧乞药栽。 人间岂不好? 病眼自慵开。 |
| 琴调秋些,胡风绕雪,峡泉声咽,佳人愁些。 |
| 冰壶清浅酒杯深,雨闹风荷一阵阴。 琴调半残看晋帖,更寻棋局伴秋吟。 |
| 门巷萧条秋色深,黄花始欲慰孤斟。 久贫自笑不妨乐,过足固知非所钦。 琴调已忘还渐省,诗联未稳更长吟。 吾儿西上无多日,安得相从老故林? |
| 曾何薰兮琴调,亦闻铿尔瑟声。 爱清庙音倡叹,嫌玉台体浮轻。 |
| 北踏胡霜汉马骄,千秋琴调思娇娆。 华堂夜饮灯如书,共听新声不寂寥。 |
| 烟萝拥竹关,物外自求安。 逼枕溪声近,当檐岳色寒。 药苗应自采,琴调对谁弹? 待了浮名后,依君共挂冠。 |
|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 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蒍歌。 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 |
| 择地喜将父,戴星勤坐曹。 阿奴已伤锦,君子好更。 大尹徵求寡,先贤抚字劳。 直须琴调古,莫倚棒头高。 |
| 麦垅青黄接,花封紫皂催。 汝能驯雉否,吾亦割鸡来。 琴调谁知者,租瘢岂忍哉。 试询县斋客,莫也有澹台。 |
| 溪上家家礼乐新,始知为政异常伦。 若非似水清无底,争得如冰凛拂人。 月狖声和琴调咽,烟村景接柳条春。 宦游兼得逍遥趣,休忆三吴旧钓津。 |
| 两日闲心梦里宽,一春花事雨中残。 垂杨不解青丝结,明月先亏白玉盘。 琴调思长和泪鼓,镜铜衰尽带愁看。 频过女伴颠狂甚,故着罗裙刺合欢。 |
| 无私天地情,物我岂殊形。 此事关方寸,何人立户庭。 一琴调舜曲,半壁写西铭。 万虑境常适,谁能羡独醒。 |
| 东风拆群植,淡荡吹芳辰。 鸟鸣声已和,得气先于人。 况我圣明父,奉天弘至仁。 遂令六合里,万物皆生春。 朝回坐斋阁,怡然乐吾真。 诗章学古雅,琴调多清新。 缅怀古哲王,宝贤安国民。 予才虽未逮,有志当期伸。 |
| 佳郡望都城,相闻击柝声。 宾朋缠执别,耆旧已前迎。 彩服当年戏,骊驹此日荣。 弦歌应尽在,琴调不须更。 |
| 十载江湖叹不遭,识君岁月漫蹉跎。 文书南去静边省,山水西来佳处多。 琴调本高缘抚字,诗逋未了欠催科。 骚人标致清如许,制锦机中制芰荷。 |
| 两鬓忧民半欲丝,此中能政动神只。 河阳花发春风满,单父琴调昼日迟。 直操已为松柏许,贞心不逐岁时移。 凤雏骥子生有种,已是庭前玉树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