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繁体字:背黑鍋 英语:to be made a scapegoat 意思: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枉或落下坏名声。 近义词: 垫背、顶缸 解释: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枉或落下坏名声。 详细释义:代人受过顶罪。如:『他作恶多端,你为何还要替他背黑锅?』或作『背黑锅』?『背错儿』。 造句: |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古称角法。始见于 晋 代的《肘后备急方》。其法将燃烧着的纸片等物投入罐状器具内,立即将罐覆于施治部位,火很快熄灭,罐内空气排出,形成负压,因而紧吸皮肤,隔一定时间拔去,造成局部充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多与针刺配合使用,主要用于风湿痛、腰背肌肉损劳等症。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杜善人 老娘们病了,叫人拔火罐,到北庙许愿。” 读音:bá huǒ guàn |
汉宫观名。在 未央宫 中。《后汉书·章帝纪》:“﹝ 建初 四年十一月壬戌﹞於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 白虎观 ,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如 孝宣 甘露 、 石渠 故事,作《白虎议奏》。” 清 曹寅 《哭东山修撰》诗:“辉煌 白虎观 ,灭没青藜枝。”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石经》:“ 汉灵帝 时,立‘五经’石碑於 白虎观 , 蔡邕 等为之校刊。” 读音:bái hǔ guān |
佛光。 唐 沉佺期 《红楼院应制》诗:“ 红楼 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 唐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金紫曜明衣内寳,眉间时放白毫光。”《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圣贤此时来救济, 世尊 又施白毫光。皆是 目连 行孝顺,慈亲便得上大堂。”参见“ 白毫相 ”。 读音:bái háo guāng |
被帝国主义国家用保护的名义统治着,但形式上仍保留原有政府的国家。它是殖民地的一种形式。这种保护关系一般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签订条约而确定下来的。 读音:bǎo hù guó |
◎ 拨火棍 bōhuǒgùn [poker] 一条装手柄,另一头变曲或带钩,用来调整或翻动燃烧的木柴或煤炭(如在壁炉)或类似的燃烧材料 读音:bō huǒ gùn |
(1).谓困苦。如:他的日子很不好过。 (2).难受。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六章:“你是不是哪里不好过?让我找三轮车来,送你到医院去。” 读音:bù hǎo gu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