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繁体字:出岔子 英语:goamiss 意思:1.出岔。 近义词: 出乱子、闯祸、出事、惹祸 解释:1.出岔。 详细释义:发生事故、差错。如:『他最近做事常出岔子,因此被经理训了一顿。』亦作『出岔』、『出岔儿』。 造句: 例句:我们的计划出岔子了。 |
引用解释 元 丘处机 ,自号 长春子 。 成吉思汗 曾召见于 西域 ,封为大宗师,赐号 长春真人 ,命总领道教。见《元史·释老传·丘处机》。亦省称“ 长春 ”。 明 高启 《赠丘老师》诗:“ 长春 之孙自仙骨,袖有蟠桃食遗核。” 读音:cháng chūn zǐ |
解释 在南极半岛外的乔治岛上。地理座标为南纬62°12′59″,西经58°57′52″。距北京17501.9千米。建有两座主楼,以及气象观测站、发电机房等。读音:cháng chéng zhàn |
引用解释 指平民,百姓。 唐 柳宗元 《断刑论下》:“且古之所以言天者,盖以愚蚩蚩者耳,非为聪明睿智者设也。” 李执信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盖豪族而居政府……而此蚩蚩者,既苦苛暴,復逼贫饿,益不能自聊。” 邹韬奋 《抗战以来老爷与老百姓不平等论》:“那末很自然地,官吏的‘意志’便是‘国家’的‘法律’或‘法令’,蚩蚩者民,也就有‘绝对服从’的义务了!” 读音:chī chī zhě |
引用解释 出差错;发生意外。《花城》1981年第5期:“我不过和你说说,注意一下,别出差子。”参见“ 出岔子 ”。 读音:chū chāi zǐ |
引用解释 北周 宣帝 对曾祖的改称。《北史·周纪下·宣帝》:“﹝ 宣帝 ﹞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又不听人有高者大者之称,诸姓 高 者改为 姜 ,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曾祖为次长祖。” 读音:cì zhǎng zǔ |
引用解释 古代丧服的一种。《左传·襄公十七年》:“ 齐 晏桓子 卒, 晏婴 麤縗斩,苴絰、带、杖。” 杜预 注:“斩不缉之也,縗在胸前,麤三升布。” 杨伯峻 注:“麤縗斩,即粗布之斩衰。縗同衰。古代丧服,子为父斩衰三年。” 读音:cū shuāi zhǎn |
洞箫。 宋 苏轼 《次韵王巩独眠》:“何人吹断参差竹, 泗水 茫茫鸭头緑。”参见“ 参差 ”。 读音:cēn cī zh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