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 plm

拼音缩写是「plm」的词(4)

  • 引用解释

    被雷击毁的树木。《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后兄太子少保 守一 ,以后无子,使僧 明悟 为后祭南北斗,剖霹靂木。” 胡三省 注:“霹靂木者,霹靂所震之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四·震烧木》:“霹靂木,此雷所击之木也。”

    读音:pī lì mù

  • 引用解释

    亦称“ 毗罗帽 ”。亦称“毘卢帽”。 放焰口时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种绣有 毗卢 佛像的帽子。亦泛称僧帽。 明 黄一正 《事物绀珠》:“毗罗帽、宝公帽、僧迦帽、山子帽、班吒帽、瓢帽、六和巾、顶包,八者皆释冠也。”《西游记》第三九回:“ 唐僧 着了一惊--把个毘卢帽子打歪--双手忙扶着那球。”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一个红鼻而胖的大和尚戴上毗卢帽,捏诀,念咒。”亦省称“ 毗卢 ”。 明 高濂 《玉簪记·谭经》:“尼姑尼姑,原有丈夫,只要趁些钱财,来带这顶毗卢。”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假和尚》:“一日,晨兴,冠毘罗,服紫衣,据大殿之基,趺跏而坐。”

    读音:pí lú mào

  • 引用解释

    见“ 毗卢帽 ”。

    读音:pí luó mào

  • 解释

    婆罗门 póluómén

    [Brahman] 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种姓或僧侣的一员,其主要职务是诵经、传经(吠陀经)并主持宗教各种仪式。亦称“婆罗门教徒”

    引用解释

    1.古 印度 四种姓之一。居于种姓之首,世代以祭祀、诵经、传教为专业,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统治者,享有种种特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族姓》:“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浄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

    2. 印度 古代宗教名。相传约于公元前七世纪形成,以崇奉 婆罗贺摩 而得名。《隋书·南蛮传·赤土》:“其俗敬佛,尤重婆罗门。” 清 赵翼 《春间晤西庄于吴门》诗:“婆罗门善呪,无此大神道。”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七:“虽然其差如此,而其变不平等教为平等则同,三教殆皆源於婆罗门乎?”

    3.古 印度 别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名称》:“ 印度 种姓族类羣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 婆罗门国 焉。”

    4.曲调名。 唐 南卓 《羯鼓录》载诸宫曲中有《婆罗门》。《敦煌曲子词》中也有调名《婆罗门》。按,《婆罗门》曲系 唐 开元 中 西凉 都督 杨敬述 进献, 天宝 十三年改名《霓裳羽衣曲》。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

    读音:pó luó mén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