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lì dí
繁体字:立嫡 意思:亦作“立适”。 太子或宗子以正妻所生子充当。 ▶《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南朝·梁·沈约《立太子恩诏》:“王公卿士,咸以为树元立嫡,有邦所先,守器传统,于斯为重。” 解释:1.亦作"立适"。
2.太子或宗子以正妻所生子充当。
造句:的继承传统一直是‘立嫡立长’。周朝的制度,太子死了,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所选太子的原则是所谓立嫡立长
首字母缩写:ld
【拼音】lìdí
【包含立嫡的诗词】
《感古十四首》
大夫立嫡,周鲁之纲。 无嫡以长,国有典常。 云胡武仲,欲乱旧章。 取媚季武,成厥稚狂。 絜尊旅献,遽易大行。 悼子既定,已则奔防。 几废二勋,致蔡徬徨。 竟列盟首,丹书不忘。 事不恕施,智也曷臧。 ¤
|